撺掇“庚子赔款”,做反华生意的英智库再秀下限!
执笔/刀贱笑
亨利·杰克逊协会,一家总部位于伦敦、冲在近年来各种反华议题一线的英国新保守派智库,又跳出来了。
协会创始人之一兼执行主任阿兰·门多萨上周领衔抛出一份报告,鼓动各国就疫情损失起诉中国索赔。一周过去了,仍有一些美欧媒体援引报告内容,炒作对华追责和索赔论调。
为显示“专业性”,报告不仅对潜在赔偿金额进行量化,还梳理出世卫、世贸和国际法院等对华提告的10大法律途径:
但连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都“被跨界”用于疫情诉讼,怎么都让人觉得是在强拼硬凑。
不过门多萨先生和他的属下才不在乎。过去几年,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打着学术和专业的幌子蹭热点秀下限,这家一度名不见经传的右翼智库获得了越来越多“知名度”和收入。
对于涉华议题,真实不重要、反华最重要,已经成为该协会的惯常操作模式。
1
亨利·杰克逊协会上次在中国引起关注,还是2017年1月。
当时,英国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两次爆料,说该协会被日本驻英大使馆收买,帮助日本在英国主流媒体上和高层政客中渲染“中国威胁论”。双方交易始于2016年初,那时中日关系还未转圜。
日本使馆每月只支付1万英镑,就让亨利·杰克逊协会卖力表现:
协会网站上甚至一度专门开设“中国”专栏,持续散步反华言论。
受雇反华的头一年,英国国内舆论炒作的多个反华议题背后,就都出现亨利·杰克逊协会的影子:
在南海问题上,英国海军原参谋长洛德·韦斯特7月在“政治之家”网站发文,攻击“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企图强行夺取一条重要贸易航道的控制权。”
在台湾问题上,英国前陆军军官斯图尔特12月在一个名叫“保守主义之家”的网站发表专栏文章,叫嚣“我们不该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投降”。
还有中英“欣克利角核电项目风波”。英国前外交大臣里夫金德8月在每日电讯报发声,污称中国可能利用后门技术操控核电站,“将在紧要关头关掉英国的电灯”。
事后证明,这些文章的操作如出一辙:
都是先由亨利·杰克逊协会操刀撰稿,然后说服说话更具影响力的前政客署名发表。
三个被署名者都说事先不知该协会与日本大使馆存在金钱交易。事情败露后,亨利·杰克逊协会拒绝透露幕后交易的任何细节,反而冠冕堂皇地声称:
协会与其他政府和机构合作,坚持推动“促进民主、人权和国际安全”目标。
把渲染中国威胁做成了生意的亨利·杰克逊协会,随后几年在反华道路上越走越远。每有反华议题泛起,它都不失时机地举办相关主题研讨、发布报告。
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,这家“收钱智库”发布报告攻击香港政治和法治权利倒退,毫不掩饰地鼓吹“港独”。
但实际上,该协会之前根本没怎么关注过香港问题。
为攒制这份报告,它本想借英国保守党议员罗杰斯10月访港之机搜罗材料。不料支持“港独”的罗杰斯被港府拒绝入境,它便转向网罗李柱铭、陈方安生和梁天崎、罗冠聪等作为作者,快速推出“撑独报告”:
亨利·杰克逊协会自己根本没进行什么调查研究,只是做了“港独”分子发声平台。
一年后,“锐实力”被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炒热时,亨利·杰克逊协会又发报告,“证明”北京2014年就开始运用“锐实力”操控英国舆论。
它还讲故事,说在该协会的一次活动上,中国驻英使馆派人给现场对北京提出尖锐问题的人拍照,“以示恫吓”。
这种所谓的“现身说法”已不单单是帮腔炒作,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造谣。
到了2019年,英国国内围绕引入华为5G的问题陷入争论,亨利·杰克逊协会当然也没缺席。
它与一些英媒联手指责华为否认与中国军情部门有关联是在说谎,炒作“红色资金”浪潮入侵英国。
照此梳理下来,当眼下美欧一些政客和媒体围绕疫情抹黑攻击中国时,该协会又跳出来就不足为奇了。
2
为何这个亨利·杰克逊协会如此反华?
答案首先隐藏在它的名字,以及发展中的一次重要“转型”中。
亨利·M·杰克逊是一名已故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,主要活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1970年代两次参加总统初选失败。他是当时秉持新保守派立场的著名鹰派,捍卫西方人权价值观、反共。
2005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的几位学者和学生筹建智库,他们决定以这位美国参议员的名字命名,并在章程中表达对其意识形态主张的继承:
坚决采用一切必要手段推动民主和人权进步,包括直接使用武力干预别国。
顺便提下,前几天就政府抗疫不力甩锅“中国疫情通报不详”的英国内阁办公室部长迈克尔·戈夫,就是智库创始成员之一。
虽然自称跨国家跨党派、持中间立场,但该协会一上场就在反犹、反伊等问题上表现激进,滑向右翼甚至极右立场。只是最初它还主要活跃在学术领域,还没舍弃出身剑桥的一点斯文。
短短两年后,亨利·杰克逊协会画风转变,节点就是创始人之一的门多萨转正掌权。
门多萨就任执行主任被称为协会内的一场“政变”。他一手掌控协会所有重要资源,并把自己对“出名”的追求贯彻到运营之中。
亨利·杰克逊协会开始急切追求媒体曝光率:
以业务拓展为由,该协会甚至把主要活动地点从剑桥,迁至门多萨心中的名利场伦敦。
具体操作层面,一是开始在观点上走极端,偏离所谓“中间立场”明显右转,热衷攻击。二是啥热点都蹭,关注范围从反犹、反伊等传统话题延伸至女权、朝核、中东等各种国内和国际政治话题:
在后来频繁炮制反华言论的“亚洲研究中心”,也开始越来越多出现“中国”身影。
随着曝光度日增,门多萨和协会开始试图变现。
2015年,门多萨参加英国议会选举,想以保守党人身份角逐议员席位但最终落败,谋求政治收益受挫。
但在经济上,亨利·杰克逊协会却赚得盆满钵满。2014年底,它将伦敦办公室搬进泰晤士河畔的米尔班克大厦。那是伦敦的一处著名政治地标,驻扎着保守党总部和众多联合国机构。当然房租也高得感人,工党就曾因为租金问题被迫离开那里。
亨利·杰克逊协会财大气粗背后,是一条靓丽的财务增长报表:
2009年到2014年,该协会年收入扩大十多倍,从原来每年不到10万英镑增至160万英镑。
虽然早就有人对这么多钱从何而来感到好奇,但亨利·杰克逊协会一直拒绝公开资金来源的细节:
协会收入主要来自个人和机构捐赠,但它在英国注册的是慈善机构,按规定只需报告年度收支,没有义务透露具体捐赠细节或支出详情。
有研究者曾试图进行调查,但最终因资料严重缺乏而无法细化。直到2017年受雇日本使馆抹黑中国的丑闻曝光,很多人才发现,这家口口声声“推动跨党派合作、争取社会自由、推动民主人权”的机构,背地里竟然干着这种肮脏交易:
每月收日本使馆1万英镑,一年就是12万。这样的买卖做上十来单,年度KPI就轻松实现了。
3
亨利·杰克逊协会出身剑桥大学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圈,并且自称资深英国外交政策智库。但它一直以来的表现,却在辱没这种学术背景和智库身份。
在学术上,该协会已成立15年,但至今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。
尤其门多萨掌权后,把主要位置都换成他的自己人,这些人组成的“专家团”贯彻前者对“能见度”的追逐,满世界追着热点跑,频频以“对抗性姿态”公开发声,赚取眼球。
即便偶尔严肃和学术一把,还一不小心就沦为笑柄:
去年1月,该协会推出一份“大国地缘政治能力评估”报告,认定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“世界第二强国”。
这个结论引起学界和舆论诧异。有美媒援引美国智库同行的类似评估,说“全球八大强国”中都没英国影子。连英国国内不少人面子都挂不住了,嘲讽亨利·杰克逊协会报告“是假新闻”。
作为智库,该协会也早已受到同行和行业评估机构质疑。
2017年受雇日本丑闻曝光后,智库财务透明度评估研究组织“透明化”媒体官蒂尔•布鲁克娜评论:
世界上很多智库都接受外国资金,这没问题。但秘密拿钱就会引起秘密游说的担忧。这种组织不应再被信任。
英媒当时就有猜测,被日本收买只是冰山一角。该协会一直拒绝公开捐助者信息,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秘密:
过去十多年来,该协会的捐助者一直以右翼人士和机构为主,其中不乏“新美国世纪计划”这样的美国极右组织。
对那些势力来说,鼓噪反犹、反伊也包括反华议题时,亨利·杰克逊协会这种收点钱能下场卖命的打手,再好用不过了。
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
往期精彩回顾: